民间中医谈民间足浴术
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民间医药,蕴藏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,经过千百年来临床实践的筛选和淘汰,逐渐形成了保留至今的在民间行之有效的养生手段和技法,如端午节的药勲沐浴风俗、冬至喝羊肉汤滋补的习惯等等。其中民间足浴术是流传较广、行之有效的养生手段之一。足浴术的习惯具有地域差异性一,是具有不同特色、特征、特点的特殊操作技法。从目前流行的民间浴足看,其主要特色是:简、验、便,适宜于第三产业大众服务和市场实践,并初步形成完整的养生保健产业规模,更易于家庭推广普及。在无特殊情况时,浴足之术无副作用,其一个特点是:能迅速解除人体疲劳,有病治病,无病防病健身,特别是对常见足部疾患、风寒痹痛、内脏虎衰等,有直接的康复作用。另一特点是中国民间浴足方法内容丰富,因各地区的习俗不一样,有以治疗足病为主,有以手法点按拿捏足部消除疲劳为主,有以中草药泡洗追风祛湿为主等等。
民间足浴术的形成年代较早,从甲骨文中的浴字的创立确定可以看出这一点,经过上千年的中医经络理论的发展,临床中草药浴足治病的实践,以及民间浴足养生习俗的代代相传,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足浴文化和足浴养生理论体系及操作技巧,成为大众的极好养生方法。

民间中医少林堂刘光瑞先生
推拿又称按摩,它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物理疗法这一。由于推拿疗法在不紊乱人体生理节奏下,能促进和恢复人体生理机能,起预防、治疗、康复作用,特别在治疗方面,不少被其他医术视为痼疾、顽症而创造奇功,所以深受病家欢迎。我国早在2000年前,名医扁鹊治愈赵太子暴疾尸厥之病,使用的便是推拿疗法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:“黄帝时岐伯著按摩十卷。”可见推拿在我国古代已成专业。唐代太医署置有按摩博士及按摩师,在天宝年间,并按按摩术传入日本。明代初太医署亦将推拿专业列置13科中,至明代中叶,于不为土建主所重视,该术遂逐渐式微,但因治病有效而广泛流传于民间。新中国成立后,推拿医学才得到了新生。